各位果蔬種植者,棚友們:
大家好!
忍讓,不是虧欠,而是珍惜。
包容,不是無能,而是在乎。
▎前情回顧
“燒苗”再現江湖,趕快按此配方可藥到病除。上一期微信文章,重點圍繞糞肥燒苗以及高溫烤苗等栽培問題,提出“單株管理”的種植理念,向大家分享了“灌根”這一解決對策。
可是,在苗期除以上問題,還有其他眾多問題的存在,若不一一做好預防準備,其他任何一個問題的發生,都可能對后期的產量及效益造成重大影響。
▎問題羅列
一般,每到植株緩苗成活后,各地果蔬主產區都會反映出現“長得慢、不扎根”等現象。仔細分析這些現象的背后,主要問題在于作物根系生長不好。比如:
原因一:土壤透氣性差,導致根系生長緩慢。
原因二:土壤酸化、鹽漬化,導致植株長得慢。
原因三:施肥過量,導致燒根、燒苗不扎根。
原因四:定植過深,影響植株生長扎根。
原因五:澆水過勤,造成漚根跡象。
原因六:藥、肥使用不當,濃度過大傷根。
原因七:根部病害還是一大難題。
……
▎解決對策
以上問題,是種植過程中常見問題。果蔬定植后,遲遲不發棵、不扎根、長得慢等,多數是因為根系不好。其有效的解決措施就是兩個字,“養根”。
常見作物根系受傷八大難題,主要有水大、干旱、高溫、低溫、鹽堿、肥多、病害、藥害等。遇到根系受傷八大難題,每次沖施2瓶963養根素(每瓶1000毫升),連續沖3次,效果顯著。
▎配套措施
“養根”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核心和重中之重。
當然,除了隨水沖施或灌根963養根素外,其他配套措施也是同等重要,不可輕視。
比如“上控下促”措施。這是果蔬種植者需要掌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種植理念。
它說的是:無論哪個茬口,在苗子成活后,首要的任務是促進作物地下部根系的生長,培養“活力、發達、功能強”的作物根系是關鍵核心。同時,還需要進行地上部控長,不要因夜溫過高或者連陰天的存在,使得植株長得又細又弱,出現徒長現象。
▎概念解釋
上控下促,是培養壯苗的基本配套,也是有效措施。但是具體應該怎么操作呢?這是本期微信文章的核心。
上控,主要是控制植株徒長。可采取的方法有:控水、控溫以及化學藥物控長等。
下促,主要是促進根系生長。可采取的方法有:養根、起壟、劃鋤以及晚蓋地膜等。
本期微信內容,我們主要談談“劃鋤”那點事兒……
▎劃鋤作用
劃鋤,這個大家都非常熟悉,可是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。劃鋤,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,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發育,減輕表層土壤板結。
那劃鋤還有啥作用呢?
作用一:調節地溫。合理的劃鋤利于土壤與空氣的熱交換,讓地溫長時間保持合理的溫度,利于秋茬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長。
作用二:改良土壤。打破地表板結層,從而起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,增加土壤的透氣性的作用。
作用三:劃鋤保墑。中耕劃鋤,能將土壤表層毛細管切斷,減少水分蒸發,蓄水保濕,既保持了地面疏松干燥,又保持地表下土壤有一定濕度,滿足作物根系水分需求。
作用四:清除雜草。
……
▎具體操作
說了這么多關于“劃鋤”的作用,那到底如何進行中耕劃鋤呢?什么時期、什么原則、什么方法等等,有沒有可參考的依據呢?
1. 緩苗后,第一次劃鋤。
澆過緩苗水后,地表起晾即開始劃鋤。這時因為幼苗較小,先用鋤頭淺劃一遍。這次中耕要小心操作,防止將根部劃出或鋤壞,又要防止不細致嚴密,失去中耕效果。
2. 蹲苗期,第二次劃鋤。
這次劃鋤的要求是深,一般深度達5-6厘米為宜,2-3天后再劃鋤一遍,使土壤得以充分翻曬,促進根系迅速生長,并引根深扎。
3. 吊蔓前,第三次劃鋤。
吊蔓前6-7天或控水蹲苗15天左右,植株莖稈粗壯,此時結束蹲苗,澆水促棵。澆水后3-4天,地面半干半濕時,即進行第三次劃鋤。這次中耕因植株開始旺盛生長,根系長滿畦面,中耕不可過深。
▎最后總結
大家都知道,活力、發達、功能強的根系是作物實現高產穩產的保障,而苗期是培養強大作物根系的關鍵時期,作物根系的基本骨架是在苗期形成的。
本期微信內容,主要講的是劃鋤,屬于上控下促理念中的下促內容。通過劃鋤蹲苗,促進作物根系生長,為果蔬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當然,上控下促是相輔相成的,否則作物生長勢必會出現“頭重腳輕根底淺”的情況。
因此,建議各位果蔬種植者朋友:在作物定植緩苗后要及時劃鋤,同時也要控制地上部旺長。更多關于控制旺長的內容,我們下期內容再敘!
最后要注意的是,劃鋤之后要進行控水并沖施作物根系養護產品,如963養根素。
劃鋤是蔬菜栽培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,整個生育期的劃鋤次數至少要3次,如土壤粘重、澆水多,劃鋤次數還要多。一般來說,苗期澆水后都要及時劃鋤。
該說的都說了,該總結的也基本全面了,下面就看大家的啦。
▎本文結語
本期文章到此結束,希望對您能夠有所啟發和幫助。
謝謝大家,下期再會。